回复 望舒慕羲和 : 從此萌上恐龍了!”
回复 仙龄小童: 这部《TIMEAR》8.5/10 #NYFF 即便影片絕大部分的魅力的確來源於Nan Goldin本人及其作品,但紀錄片本身依舊有可圈可點之處:並不認為南的個人作品/經理敘述與其近年來的社會運動是被割裂的兩條線,這樣看似矛盾或不相幹的並進其實正直白地宣告其歷史性,將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精神延續至今日。南對於藥物濫用的反抗似乎是自反性的,或宣言性的,正因她曾被嬉皮士與其他人士視為“藥物”濫用的護衛者之壹。但即便其結構姑且合理,在局部上對於材料的處理依舊顯得缺乏與情緒更能相契合的邏輯,只是間歇性的迸發出些許高潮,但缺乏些持久的綿延。還是缺少了些平衡感與復雜度,壹種虛偽的“紀錄片式”視角(潦草地將被批判的普渡制藥家族的“聲音”置入),此外也鮮少展示那些“機構”的聲音,總而言之是“英雄化”Nan Goldin的處理方式,但若如此似乎便該更細膩。
回复 宁轩公子 : 又壹部令人驚艷的電影,還是處女作!“本片的蘇格蘭女性編導35歲,持標準的三短壹長(三部短片後編導第壹部長片)電影作者成長路徑,並無其他電影制作部門從業經歷,在全球範圍也是最快速的獨立導演路徑。” 本片為極個人化的童年回憶,11歲女兒隨父親的海邊假日之旅,什麽似乎都沒有發生,什麽又似乎都發生了,編導讓妳在盡情享受父女美好時光的同時,去探索人生與情感;過去的錄像視頻及35mm 拍攝的當下、未來、真實、幻覺混雜組合,盡顯電影影像及視聽組接之美、之迷!看後也閱讀了壹些豆友們的解讀,各具特色,足見這部處女作的光彩。新技術設備使編導、演員、攝影從過去的技術控制中解放出來,未來的影視作者更可以像小說家壹樣自由地用“視聽筆”去自書己見,自寫其愛,自創風格嘍!贊數字網絡時代的新壹代作者們!。